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微信
X
索引号:00817372-3/2020-64004 分  类: 发文机关:省教育厅 成文日期:2020-03-31 18:23 文 号:琼教规〔2020〕3号 发布日期:2020-03-31 18:23

标题: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常规》等四个文件的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文件

琼教〔20203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

教学管理常规》等四个文件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局,三沙市社会工作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厅直属中学: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教研人员专业服务能力,规范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我厅研究制定了《海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常规》《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常规》,并对《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海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常规》进行了修订。现将四个文件(以下简称四个《常规》)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四个《常规》的重要意义

四个《常规》是我省聚焦新时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主要任务,针对我省部分中小学校管理粗放实际问题而研究制定的。各市县、各学校要强化底线意识,充分认识四个《常规》是对学校、教师、学生和教研机构的基本要求,必须落实到位;要强化机遇意识,以全省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为契机,推动四个《常规》落地;要强化质量意识,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质量,落实好四个《常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认真开展四个《常规》的宣传学习

针对四个《常规》开展全覆盖、分层次的宣传培训,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四个《常规》的专门宣传解读,并对辖区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四个《常规》,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常规》。各级教研机构要组织教研员深入学习四个《常规》,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要对各市县四个《常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市县教研机构要对辖区中小学四个《常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各学校、教研机构要在本单位营造宣传学习四个《常规》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落实四个《常规》的规范要求

四个《常规》的内容涵盖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各市县、各学校要将四个《常规》要求全面落实到日常管理和具体教学活动中,改善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各地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对四个《常规》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优化,提高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深入开展四个《常规》的督导检查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落实四个《常规》的情况纳入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要在2020年10月底前年开展一次四个《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贯彻落实中的问题并进行整改;各级教研机构要将四个《常规》落实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常规项目;各市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四个《常规》落实情况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落实四个《常规》。

各市县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有好的经验和做法,请及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08年印发的《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2015年印发的《海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停止使用。

海南省教育厅

2020327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有关高校附属中学

  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2020330日印发

海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我省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和省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本常规。

一、学校课程管理

1.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结合办学实际科学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管理体系,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根据具体学情,改进各学科课程实施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和教学效果。

3.规范课程实施。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杜绝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等行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劳动等课程教学,积极为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二、教学计划管理

4.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学年及学期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及备课组计划。教学计划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可操作、可评估。

5.抓好计划执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落实教学计划。每学期对各层级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至少检查2次并有反馈,期末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教学过程管理

6.落实备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前要先进行自我备课,每学期对教师教案和集体备课记录进行不少于2次的全面检查,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教案抽查交流活动。

7.优化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好课堂纪律。

8.落实巡查听课。每天安排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课堂教学巡查,建立巡查档案,及时发现并纠正课堂教学失范或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每学期校长听评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5节,听评课有记录。

9.规范作业考试。建立作业分层布置与个性化批改制度,有效控制作业数量,定期开展作业督查,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控制考试次数,做到教、学、考一致。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四、教学质量管理

10.强化质量意识。树立科学质量观,提高育人水平,结合实际确立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目标,质量目标要逐项分解并落实到各项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要各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议,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11.规范评价监测。合理安排教学质量常规检测,进行持续跟踪,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考察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12.强化结果应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预警矫正机制,根据质量分析评价结果,建立完善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及时改进教学,在教师评先评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中体现质量评价结果。

五、校本研训管理

13.落实研训要求。健全校本研训管理机制,每年编制学校研训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学校每周进行1次科组教研活动,每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交流,每学期开展至少4次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教师承担有计划、有专题的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每人每年不少于1次,参加市县级以上专项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2次。

14.讲求研训实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师生需求开展研训活动,不断优化研训方式,提高研训实效。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科研训工作的效果评价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校本研训提质增效。

15.重视教育科研。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围绕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倡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积极培育、总结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16.创设研训条件。强化组织管理,做好研训经费、设施设备、研训时间等条件保障。提供学习机会保证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修满规定学分。

六、教学资源管理

17.完善设施设备。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建好实验室及各类功能教室,保障课后辅导场所。加强图书馆(室)建设与应用,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做好教学设备的配置、更新和管理,提供便利使用的教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18.统筹利用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等校外资源,科学安排校内师资、场馆、教室、设备、时间等各类资源,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教学的水平开发利用好社区资源。

19.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用好公共资源平台,拓展应用校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管理和师生服务。

七、教师队伍管理

20.提升师德水平。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领教师践行新时代职业行为准则,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促进专业发展。编制教师培训制度,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推动教师阅读工作,引导教师学习经典,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训练。

22.加强配备保障。合理设置教师岗位,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做好教师后勤服务,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健全评价机制。改革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差别化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每学期开展评表彰褒扬奖励活动。

八、全面育人管理

24.坚持三全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形式,利用多种育人途径,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有海南特色印记的学生。

25.强化学生管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指导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备1-2项艺术技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基本生活技能。

26.完善育人机制。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全科育人任务。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并抓好落实。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育人合力。及时总结经验,培植形成学校育人特色。

本常规有效期为5年,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常规。

一、计划与准备

1.制定个人教学计划。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含课程总目标及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它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

2.坚持参加集体备课。倡导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3.认真做好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认真调整个人原有教学设计,编制教案。教案内容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学情,围绕教学目标落实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每学期教案备课数量不少于学科总课时的2/3。

4.充分做好上课准备。课前认真检查教学用具及课堂活动资源等相关材料。在功能教室或户外进行教学活动,须提前布置教学活动场所,检查有关设施设备、实验装置等,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二、课堂教学

5.坚持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尊重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科学合理实施教学。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强化课堂纪律管理。

7.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平台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8.遵守课堂教学要求。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提前候课,按时上下课,课堂上不做与本课教学无关的事情。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准确。板书设计合理、字迹清楚、工整。教学设备操作规范、熟练。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9.合理布置课外作业。作业布置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布置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10.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起可适当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须统筹协调不同学科作业总量和时间,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要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11.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实行个性化批改和鼓励性点评,及时做好反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效果,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

1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组织读书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能,督促学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四、课外辅导

13.有效开展课外辅导。根据学生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开展必要的课外辅导,有确定的时间、场所、对象和内容。根据学生发展差异进行分层辅导,在集体辅导的基础上对学习困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充分利用课外辅导开发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特长。

14.自觉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有偿辅导,不得在辅导时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滥发、兜售资料。课外辅导不占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

15.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发挥课程育人、协同育人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和跨学科项目学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五、考试与评价

16.科学评价学生发展。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开放、多元、发展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不以学业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重视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17.合理安排考试测验。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单元测验、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和学期末考试,考试测验方式提倡纸笔考试与非纸笔考查相结合,认真做好考试分析,充分利用检测数据改进教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联考、竞赛、考级等。

18.加强考试信息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严禁对高考、中考等各类统一考试成绩进行炒作。

六、教学总结

19.坚持做好课后反思。利用经常性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小结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呈现方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随笔”等。

20.认真进行教学总结。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心得体会文章,一份教学总结材料,并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

本常规有效期为5年,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海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常规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教研管理,更好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决策,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文)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常规。

一、统筹规划教研工作

1.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教研工作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做好本地本校中长期教研工作规划、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2.健全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教研资源,加强片区合作,因地制宜开展教研工作。省级教研部门每年召开1次全省教研工作会议、2次片区教研工作会议。

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3.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发挥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建设学科教研基地和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指导学校从实际出发,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研员每年提交1篇基地学校或改革试点的典型案例或经验材料。

4.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相关培训,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各种版本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教材选用提出建议。做好教材使用的培训与指导,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学期、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各级教研员每年在全省或市县(区)范围内作此类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

5.抓好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学校和教师及时提供最新课程资源和研究成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重视资源整合、管理和应用,教研机构要建有教研网站,教研员要建有本学科教研网页(教研网站的学科频道),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6.针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开展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教研员聚焦区域或学校在教书育人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每年确定主题组织专项研究、开展改革实验,推广优秀成果,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每年撰写不少于2篇调研报告或教育教学论文,在相应级别(省级或市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作会议交流。

7.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特色印记。参与编写、修订地方课程教材或专题教育教材,指导学校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和组织实施。指导教师依法科学实施三级课程,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素养。

8.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组织教师开展“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和学生在线学习效能。

三、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9.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提出工作意见,指导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研员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前沿理论,主动为教师解决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专业支持。

10.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各学科紧密依靠学科中心组和基地校,定期组织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活动,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实效。教研员到学校讲授示范课、公开课,每学期省级教研员不少于2次,市县(区)教研员不少于4次;组织研究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每学期省级教研员不少于20节,市县(区)教研员不少于30节。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每两年举办1次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引领教学改革,积累典型案例。鼓励和指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组织1次综合类教育论文评比,两年组织1次学科教学论文评比。

11.组织教学视导活动,指导学校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利用教学视导帮助学校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发现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整改结果。省级教研机构每三年完成一轮覆盖全部市县(区)的教学视导,市县(区)教研机构每三年完成一轮全覆盖区域内中小学校的教学视导。教研员每学期参与教学视导活动不少于1次。

12.开展学业质量监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省级教研部门每年分学段实施、三年完成一轮学生学业水平监测,指导市县(区)及学校教研机构做好监测数据分析,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对策建议。市县(区)教研部门建立测试与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与反馈、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循环指导系统,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结合质量监测和高考中考,每年至少组织1次命题培训,分学科组织1次质量分析会和1次高考中考备考会。

13.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教研机构紧紧围绕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在课程教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及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教育改革实验中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省级教研机构每年承担3—5个改革实验项目,市县级教研机构每年承担1—2个改革实验项目。教研员参加所在教研机构主持的改革实验项目,或自主开展与基础教育提质工程相关的研究项目。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4.加强自身建设,为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打牢基础。教研员遵守教研工作学术道德,作风民主,有较强的服务精神,善于听取和总结基层经验,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传播先进理念和经验案例。教研员每年阅读3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每年参加不少于72课时的业务培训,其中安排国家级示范培训或省级集中培训1—2次;每年参加阅读分享活动至少1次,参加学术演讲交流至少1次。

15.创新研训一体机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科学设计教研培训方案,坚持在教研中实施培训,在培训中开展教研,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综合能力。发挥片区协同机制优势,依托工作室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研训结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培训者、教研员岗位交流和职责融通,培训者具备教研员入职基本条件,定期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员每年承担培训课程讲授任务不少于12节。

16.统筹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和市县培训计划,提高示范性培训、全员培训和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坚持三级培训贯通一体,聚焦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技术应用等主题,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员每年联系至少1个“国培”、“省培”或市县培训项目,以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教学视导和专项调研发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教研指导工作。

五、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17.密切关注并认真研究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政策的阐释解读,主动释疑解惑,扩大政策知晓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密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准确研判社会舆情,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教研员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信息,为学科育人内容方式的改革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18.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专业支持。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战略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要求,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和指导实践水平。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课程规划和教学指导,组织实施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健全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研制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指导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六、落实联系指导制度

19.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教研指导,培育立德树人、课堂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定期组织教研员到农村、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员有具体的教研联系点,省级教研员每人联系一个市县(区)和两所学校(其中至少有一所薄弱学校),市县(区)教研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两所学校(其中至少有一所乡村学校)。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校挂职或任教。

20.落实定期研讨交流和调研通报制度,做好省、市县和学校三级教研机构之间沟通联系。省级、市县级教研机构每年组织2次专项工作调研或研讨交流活动,每月编发1期工作简报。

本常规有效期为5年,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常规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特制定本学习常规。

一、课前常规

1.提前预习:借助教科书、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认真预习,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

2.课前准备:提前进入教室,准备学习用品调整状态,等候上课。到功能教室或户外上课,出入有序,注意安全。

二、课堂常规

3.遵纪守时: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老师报告。课堂上不喧哗,不随意走动或离开教室。

4.姿势正确:坐姿、站姿端正,阅读、书写姿势正确,注意保护视力。

5.精神专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质疑。

6.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善于倾听他人发言,勇于表达个人见解。

三、作业常规

7.规范书写:正确用笔,书写规范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8.认真完成:主动复习,独立思考,按时间高质量完成各类作业。

9.及时纠错:查看作业批改情况,有错误及时更正,疑难之处,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

四、考试常规

10.严肃考纪:对号入座,独立完成考试测验,不交头接耳,不抄袭,不夹带。

11.认真答题:仔细阅读试题,认真思考作答卷面整洁做完检查。

12.整理错题:主动查找错误原因,及时订正,集中记录错题便于复习。

五、实践性学习常规

13.崇尚科学: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和研学活动,自己动手做实验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14.积极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值日,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15.坚持锻炼:上好体育课,参加课间活动,保证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16.热爱艺术:上好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积极参加校园艺术活动,培养1-2项适合自己的艺术技能。

六、课外阅读常规

17.坚持阅读:合理制订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养成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体验的良好习惯。

18.广泛阅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优秀书籍报刊,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适量英文素材,扩展知识面。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