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海南省教育厅文件
琼教高〔2023〕36号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级和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开展2023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事宜
按照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培育实施体系的要求,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在项目培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团队申报“国创计划”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团队报名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项目管理
“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在类型上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在类别上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两类。
1.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项目类别
(1)一般项目:按每年惯例申报的“国创计划”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1/3;省级大创项目由各高校在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数量应不超过校级项目的1/3;推荐国家级、省级的项目不能重复。
(2)重点支持领域项目: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见附件1)。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一流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我省只在“国创计划”中设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依据教育部推荐要求和我省上一年度“国创计划”立项情况,海南大学可推荐申报2项,其余本科院校各推荐申报1项,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应优先评审和推荐上报。我厅实施差额评审,择优确定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的立项。各院校推荐的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数含在本校推荐的“国创计划”项目总数中。
(二)申报条件
1.大创项目的参与人须为各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的负责人应为非毕业班学生,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项目。允许学生跨校组建团队,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高校承担。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一次只能申报1项,且应在负责项目结题后才能申报下一个项目。每名学生同时参与项目数不能超过2项(含未结题项目)。
2.项目指导老师原则上应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主,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
3.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1—2年,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
(三)项目管理及经费支持
1.项目管理
(1)本年度我厅对大创项目实施总量控制,拟立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合计总数约800项。各高校推荐省级、国家级的项目总数可参考去年本校整体立项情况,在突出质量把关前提下,进行适当增减。立项审核期间,我厅也将随机进行督导检查,对立项评审质量把关不严的高校,视情况核减立项数。
(2)各高校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我厅在项目总量控制下,根据各校报送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经我厅审定后,各高校方可在校园网上公示立项结果并录入大创系统(http://gjcxcy.bjtu.edu.cn)。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结题,结题材料在校园网上公示后将结果报我厅备案。
(3)各本科院校应总结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时修订完善本校大创项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学校应树立“重在过程”的指导思想,强调训练过程而非项目成果,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制定以训练过程为主要考察点的项目评价方案。
(4)各高校应广泛发动学生申报,扩大学生参与面、覆盖面,提高申报项目数量,认真把关项目质量。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比例。
2.经费支持
(1)省级大创项目资助标准不低于平均0.5万元/项,省教育厅按资助总量下拨,由高校统筹安排。国家级大创项目资助标准参考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各高校要制定和完善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按照不低于1:1的标准予以配套资助。
(2)各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的管理。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校各部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留管理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调研差旅费、实验费、材料费、资料费、论文评审费、专利申请费等。鼓励各高校配套安排大创项目指导教师的劳务费或课时费等激励性经费。学校在申报文件中必须明确申报总项目数(含校级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总额。
二、结题验收事宜
(一)结题范围。2023年结题的“国创计划”项目。
(二)结题验收组织。按照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的要求,结题验收工作由项目所在学校自行组织。各高校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情况、实际效果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各高校在系统梳理本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编制2023年度进展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整体实施概况、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主要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支持保障手段、项目特色与成效、典型经验做法、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并将验收结果及年度报告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省教育厅本年度内将择时组织开展项目抽查。
三、材料报送
(一)项目立项及报送要求。各高校应认真组织学生申报,填写《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交学校主管部门统一存档备查。各高校推荐立项情况(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书电子版;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推荐立项数据,可使用附件2填报)需于7月5日前先行电邮报送我厅审定。我厅于2023年7月11日前进行审定和反馈,各高校依据审定反馈结果于7月16日前进行立项公示和系统填报,同时正式行文(内容应包括立项评审情况、校级项目数、公示情况、资助经费情况等和附件2《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情况数据统计表》)将电子版(word格式)和加盖单位公章的扫描件(pdf格式)发至指定邮箱。
(二)结题验收及报送要求。各高校登录网络平台进行项目结题结果状态操作并完成结题验收项目报送(网址:http://gjcxcy.bjtu.edu.cn/)。同时将本校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及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情况数据统计表(附件5)于2023年7月16日之前正式行文,将电子版(word格式)和加盖单位公章的扫描件(pdf格式)发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赵国程、公衍峰,联系电话:65339364、65349690。邮箱:dxsjy_jyt@hainan.gov.cn。
附件:1.2023年“国创计划”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2.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情况数据统计表
3.2023年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汇总表
4.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报书
5.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情况数据统计表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
2023年5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琼教高[2023]36号附件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琼教高[2023]36号附件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附件1
2023年“国创计划”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指南
一、泛终端芯片及操作系统、重大应用软件的应用开发。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基于国产自主研发的泛终端操作系统,开发框架、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工具等技术领域,探索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5G通讯、物联网、图像处理、个人终端等方面的创新应用。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智慧家庭、智慧出行、智慧个人等各种场景的泛终端互连、协作、安全体系结构,解决传统终端操作系统生态相互割裂、用户体验提升困难、开发者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的换代升级、编译环境及基础工具的自主开发、智能生态的创新发展,推进新一轮的万物互联、智能超宽带的产业升级。
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七大领域,推进重大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研发,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业态。围绕工业互联网战略需求,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
二、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突破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关键技术。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开发框架,发展软硬件协同和系统级优化技术,构建异构软件编程及开发体系。加强我国原创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发展,支持端边云统一架构和编程接口、动静态图结合的计算引擎、千亿参数级超大模型的自动并行,以及全流程安全可信。开展面向行业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研发,推进在工业制造、智慧园区、无人驾驶等场景形成应用创新和应用方案。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AIGC大模型,推进健康、可持续的良性产业生态。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车载芯片、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车载中间件构建功能软件算法,并进行系统优化,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智能驾驶业务系统,提升驾驶体验和作业效率,促进智能驾驶技术在多行业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三、新材料及制造技术。围绕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及新能源材料展开研究。聚焦提高高性能结构材料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以及适应特殊环境要求,开展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相关研究;针对包括先进复合材料、纳米、生物医用、高温超导材料等的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针对清洁能源和储能等方向,开展新能源转化、利用和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围绕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原理和材料工艺创新研究,以金属增材制造成形规律、热源控制、材料成分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属增材制造创新研究团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能源、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钛合金、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增材制造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多物理场分析与监控、复杂结构零件制造、极端性能零件制造等领域研发增材制造核心技术。
四、新能源与储能技术。围绕储能技术的机理和材料创新研究,以储能领域储热/储冷、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中存在的低容量、低集成度,以及分布式储能等关键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储能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等领域,推进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各类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相变储能、储氢、相变材料等基础理论研究。围绕新能源革命带来的能源转换、传输、利用和管理等环节中的挑战,研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储能技术与系统、大规模集成储能与应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及系统优化、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管理、碳计量、碳转化、碳捕捉等关键核心技术。
五、生物技术与生物育种。针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需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的生产,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获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培育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农林牧渔业新品种,提升生物育种水平,增强农林牧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六、绿色环保与固废资源化。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3个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创新性解决方案,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七、新一代通信技术、千兆光网技术和新一代IP网络通信技术。围绕大规模天线阵列、高集成新型滤波器、宽带高效功放、新型网络架构、干扰协调等核心技术,扎根理论创新、工程创新和材料创新,不断提升频谱效率、降低能耗、降低体积/重量,为数字社会构建坚实的网络基础。通过5G技术、F5G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在制造业、农业、金融、交通、城市建设、教育、医疗、社交等垂直行业探索新应用。围绕IP网络技术领域,探索以SRv6、BIER6、切片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P网络技术,结合网络分析、自动调优、AI等智能化技术,推动我国数据通信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探索新一代IP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5G垂直行业、上云专线、Cloud VR等业务创新。
八、生物医学工程与精准医学、脑科学和类脑计算。围绕医学智能计算、医学先进制造、医学关键技术、医学精准诊疗等主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数字影像等前沿工程技术,聚焦3D 生物打印、医疗机器人、神经形态硬件和重大疾病精准医疗、纳米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影像、神经信息工程、聚合物生物材料、柔性电子等重大问题,提升医学信息处理、医疗器械装备和个性化诊疗产品等方向的研发水平。面向国家大健康战略,应对个性化诊疗需求、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等挑战,加快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医疗装备的研发和检验诊断技术的转化,全方位提高促进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探索以医学健康为导向、将医学和工程技术特别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道路。
九、城乡治理与乡村振兴。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开展理论、制度与实践的创新研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聚焦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聚焦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着力研究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和促进乡村相关问题的解决;探索边发展边治理,以治理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及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容貌秩序的新方法。针对该领域提出科学性、规范性和引领性的顶层设计;研究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功能,研究促进城乡融合高水平推进的路径与方法。聚焦整治城乡环境,关注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社会事业与文化传承。助力夯实基础学科,推进文史哲之间、文史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模式、机制研究,既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探索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业态、新生活方式、新运营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进行升级改造;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助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将教育理论有机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服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面向区域基础教育,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积极应对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分析艺术学应对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面临的挑战,探索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新方向。调研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特别关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业等产业新需求新变化。
附件2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推荐项目情况数据统计表
学校: 填报人: 联系电话:
级别 |
项目类型 |
项目数 |
参与学生 人数 |
参与指导 教师人数 |
支持经费 (万元) |
国家级 (推荐数)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
创业实践 |
|
|
|
|
|
合 计 |
|
|
|
|
|
省级 (推荐数)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
创业实践 |
|
|
|
|
|
合 计 |
|
|
|
|
|
校级 (立项数)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
创业实践 |
|
|
|
|
|
合 计 |
|
|
|
|
注:推荐项目计算方法:如校级项目数为100,则推荐国家级项目数=100×1/3×1/3=11项;推荐省级项目数则为=100×1/3-推荐国家级项目数=22项。推荐国家级、省级的项目不能重复。
附件3
2023年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汇总表
(此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报送,无须提供纸质版)
立项 年份 |
省(区、 市) |
高校 代码 |
高校 名称 |
项目 编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 级别 |
所属重点领域 |
项目 名称 |
项目 类型 |
项目 负责人 姓名 |
项目 负责人 学号 |
项目负责人手机号 |
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 |
项目其他 成员信息 |
指导教师 姓名 |
指导教师 职称 |
指导教师 手机号 |
指导教师电子邮箱 |
支持 经费 (元)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简介(500字以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立项年份:四位(2023)
省(区、市):各省(区、市)全名(如:北京市)
高校代码:五位学校代码(如:10001)
高校名称:学校中文名称全名(如:北京大学)
项目编号: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编号规则: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编号规则: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X、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编号规则: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S(对应项目级别为国家级时,该字段无需填写,上报成功后自动生成。具体见“网络平台报送操作指南”);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建议编号规则:S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省级创业训练项目建议编号规则:S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X、省级创业实践项目建议编号规则:S2023+5位学校代码+3位流水号+S(如省级项目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立项时已有项目编号,可按已有编号填写)
项目类别:填写一般项目、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项目级别:填写国家级、省级
所属重点领域:应与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指南中的十大领域一致
项目类型:填写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项目负责人姓名:第一主持人姓名(如:张明杰)
项目负责人学号:第一主持人学号(如:1000101)
项目其他成员信息:如李强/1000102,邱伟/1000103,张娜/1000104(若成员有多个请以英文状态下的逗号隔开)
指导教师姓名:如王伟,李明,张翔(若老师有多个请以英文状态下的逗号隔开)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指导教师姓名对应的职称请以英文状态下逗号隔开)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四位代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填写
附件4
海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
创业实践项目□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南省教育厅
2023年
填写须知
一、项目类别说明: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每个项目参与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每个项目参与学生一般不超过6人。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此类项目不限参与学生人数。
二、本表由申请人如实填写,表达简明扼要。
三、填表字体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装订。
项目名称 |
|
|||||||||
项目起止时间 |
年 月至 年 月 |
|||||||||
负责人 |
姓名 |
年级 |
所在院系 |
学号 |
联系电话 |
项目中的分工 |
||||
|
|
|
|
|
|
|||||
项目组成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内指导教师 |
姓名 |
|
职务/职称 |
|
||||||
所在单位 |
|
|||||||||
联系电话 |
|
|
|
|||||||
姓名 |
|
职务/职称 |
|
|||||||
所在单位 |
|
|||||||||
联系电话 |
|
|
|
|||||||
校外指导教师 |
姓名 |
|
职务/职称 |
|
||||||
所在单位 |
|
|||||||||
联系电话 |
|
|
|
|||||||
姓名 |
|
职务/职称 |
|
|||||||
所在单位 |
|
|||||||||
联系电话 |
|
|
|
|||||||
一、项目简介(200字左右)
|
||||||||||
二、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已有的成果、前期准备、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
|
||||||||||
三、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拟解决的途径、人员分工、预期成果等,创业类项目还需包括市场分析、营销模式、管理模式、财务分析、风险预期等内容)
|
||||||||||
四、简述特色与创新点
|
||||||||||
五、项目进度安排(包括详细的计划安排) |
||||||||||
六、项目经费使用计划 |
||||||||||
开支科目 |
预算经费(元) |
主要用途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的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1.调研、差旅费; 2.用于项目研发的元器件、软硬件测试、小型硬件购置费等; 3.资料购置、打印、复印、印刷等费用; 4.学生撰写与项目有关的论文版面费、申请专利费等。 |
||||||||||
七、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
||||||||||
八、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九、学校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5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
验收情况数据统计表
所属省(区、市): 填报人: 联系电话:
级别 |
学校类别 |
参与学校数 |
项目类型 |
通过结题验收数 |
未通过验收数 |
终止研究数 |
国家级 |
部委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
地方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
省级 |
部委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
地方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
校级 |
部委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
地方高校 |
|
创新训练 |
|
|
|
|
创业训练 |
|
|
|
|||
创业实践 |
|
|
|
|||
合 计 |
|
|
|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