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着力促进学生在德能、技能、体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近年来,学院扎实推行以《弟子规》为抓手的全人教育、全面育人特色德育教育,把技能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孝亲文化相结合,倡导孝悌仁义、诚信明礼的传统美德,践行孝亲文化,培养“四好”新人(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企业做好员工、在社会做好公民),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知孝、明礼、守信、勤学。
(一)科学统筹,合理规划
学院先后制定了《全面深入学习践行〈弟子规〉的工作方案》等各层次推进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组织领导,使学习力行《弟子规》活动有序进行。
(二)师德教育,以身作则
本着“育人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选送8批50人次赴南京等地学习传统文化,开办暑假传统文化学习班,邀请全国名师来授课,全员参加《弟子规》普及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学院每两年举行一届“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
(三)活动配合,身体力行
一是举办《弟子规》摄影大赛、“感动校园 十大孝子”评选等多种主题活动以展示《弟子规》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在宣传橱窗、教学楼、实训楼等场地设有《弟子规》宣传标语和相关知识。三是校园广播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定时播放德音雅乐,晨诵感恩词,晚读《弟子规》,让学生随处从经典故事及诗句中受教育,力行日学一句,日行一善,日省一过。四是军事训练常态化,学生身体素质,团队意识大提升。
(四)培养骨干,试点引领
我们制定国学师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逐步组建《弟子规》教学资源库。在11个“弟子规教育进课堂”试点班,国学教师和班主任形成合力,创建幸福班级家文化,通过家文化平台的搭建,传承圣贤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之传统。
(五)实行德育导师制,重点抓潜能生
选择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的教师,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对“潜能生”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教育和帮助。
学习成效:一是教师在改变。很多教职工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变成了积极推进,并自觉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讲奉献的多了,讲报酬的少了;谈教育教学方法的多了,嫌学生调皮、难教的少了;课堂只重教不重导的少了,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沟通的多了;抱怨牢骚的少了,出谋献策、关心学校发展的多了等等。二是学生在转变。学生逐渐能尝试着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渐渐变得儒雅、礼貌、文明、友善、好学。学生中宽容礼让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调侃、嘲讽的少了,关爱、帮助的多了。三是校园精神面貌新变化。现在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集会安静文明了;着装、仪容仪表规范了;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的人多了。如今,当您置身校园,看到的是衣冠整洁,青春朝气的学生队列;听到的是“老师好”、“学长好”的亲切问候;感受到的是学文明、学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2009年开始,学院根据上级部门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试点先行,全员培训
学院从2009年开始在机械、电工等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2012年总结经验制定了《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并专门召开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动员大会,确定学院将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探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路径,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措施得当,保障有力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挂帅全力推进教改工作;二是技术保障。聘请职教专家和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和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建设;三是政策保障。改革人事制度,按人社部一体化教师的三个等级制订考核标准、聘任办法和薪酬制度,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师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全体教师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基本知识统考,考试不合格者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四是经费保障。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均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有计划地购置设施设备,逐步改善一体化教学条件;五是师资保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开展专业教师一体化课程开发知识普及、一体化教师教学能力、专家级教师提高和专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出一批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骨干教师。
改革成效:学院构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一批一体化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环节的行动模型组织教学,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睡觉少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仅2014年,我院4名选手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四个项目中闯入前十,入选国家集训队备战世赛。在第六届全国数控大赛中,陈业彬同学获数控铣学生高职组全国第一名,黄小锋老师获数控加工中心(四轴)职工组全国第二名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多元化、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是校办企业学生产。成立海南金蓝领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校办企业开展生产加工,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为琼海齿轮厂、海南省第五建筑公司、海口诚欣公司生产的产品倍受企业称赞,为海南信荣橡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干燥车甚至还走出国门。二是引厂入校练技能。由海南美的暖通设备销售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央空调实训中心成为员工与学生共同的培训基地;在海南山益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3600㎡厂房内,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三一重工在海南的全部维修任务。三是厂内学习学适应。无论是在海南矿业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金鹿集团等13家企业的预备技师研修站,还是在海南威特电气有限公司、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的实习教学基地中处处可见学生工作的身影,真正实现“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使“毕业即就业”成为现实。
四、多元化办学,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积极与省内外优质高校联合举办自考及函授大专班,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搭乘中高职直通车,圆大学梦。
一是经教育厅批准我院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学院合作“3+2”试点项目,在2014年计算机网络等4个专业招生144人,开启“中高职直通车”。二是联系省内外优质高校,开展自考、函授大专教育,目前我院在校生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等自学考试的学生达14个教学班2400人;三是组织优秀毕业生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独招生考试,其中42人考取本科、60人考取专科。
通过努力,学院在校人数已达9150人,其中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人数已达60%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强、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已成为我院毕业生的代名词,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2014年学院以突出的人才培养业绩荣获国家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并再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未来,我们将以积极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着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德能、技能、体能和人文素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思路,将学院建设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孝廉文化的教堂,技能学习的一流实训基地,体能训练的标准化中心和人文素养学习的殿堂,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使学院迈入全国一流技师学院的行列,在海南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