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211工程”大学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海南大学)

  • 发布日期:2015-02-04 
  • 来源: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委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校成功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8年12月15日,海南大学迎来了建校50周年华诞是在这个校庆之日,海南大学终于梦想成真,成功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这对我校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对全省教育界来说也是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代表国家鼓励我校以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为契机,加快发展,为促进海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同时,教育部周济部长,海南省卫留成书记、罗保铭省长以及农业部的领导也亲临我校参加校庆活动,并指导“211工程”大学建设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能把握好这来之不易的历史发展机遇,团结拼搏,学校就有望早日走向新的辉煌。

二、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

我校自2008年10月31日出现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霍乱)疫情,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疫情就是命令”。学校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校领导不分昼夜坚守防控第一线,广大师生员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在省委省政府以及海口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四级疾病防控部门的全力支持、指导和直接参与下,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彻底地控制了疫情。

针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自查情况,学校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将整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并想方设法调剂资金2836万元专门用于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整改工作。重点整改了学生食堂,回购了学生第五食堂。大力开展了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对排水、排污系统进行了初步改造,把校园生活污水和地表水纳入市政排污系统。现还有一批整改项目待报批后,即可组织实施,届时校园环境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成绩喜人

2008年,学校围绕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的学科得到进一步整合和融合。第二批5个省级重点学科通过中期检查。6个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新获批建设海南优势资源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资质认证评审。

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制定了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个实验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文理科实验班和冬季小学期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师生反映良好。首次从2400多名报名学生中选拔文、理科各30名学生分别组成实验班;首次在5个专业试点冬季小学期制,聘请校外知名专家19人,主讲课程22门。推荐120位2009届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成立了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探索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模式。

科研方面。获批立项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立项科研经费4900多万元。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和验收。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申请各类专利12项。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00多部。

队伍建设方面。推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的材料已上报教育部。共引进人才超过100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博士42人,硕士58人。选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人,国内高校进修20人,国内访问学者2人,天津大学挂职学习3人,赴日本研修33人。

招生方面。我校2008年招生工作形势喜人,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92.7%,录取分数线在许多省份都高出控制线40-50分,最多的高出了110多分,基本达到了国内同类地方重点大学水平。

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健全了思想教育体系、学生助困体系、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和学生评价奖惩体系。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基本配齐了班主任。健全了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4个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件学生作品在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获银奖

学生就业方面。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测评和就业辅导活动,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开通学校就业信息网,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多场次。2008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8.36% 。

办学条件建设方面。完成校园总体规划和桥西教工小区规划的修编。完成5个日贷项目及第五教学楼、教工周转房、桥西1000套集资房、2栋学生公寓的设计和报建,其中2栋学生公寓和第四教学楼已开工建设。完成12个篮球场的建设,图书馆二期也已竣工交付使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新购9大管理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想方设法在图书馆增加学生自习座位2000多个。新增的6000多万元仪器设备已大部分投入使用。

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教育部已正式同意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与境外6所高校签署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书或备忘录,与2所友好合作院校签署师生交流实施细则。继续选派31名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6所境外高校学习。共派出28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任教。中外合作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通过理事会筹集办学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社会服务方面。正式与海口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服务海口经济社会的渠道更加畅通。培训海口乡镇干部50人。与海南农垦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得到继续深化,海南农垦科级干部培训项目共培训19期共2441人。分析测试中心将正式对外开展检测服务。

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校内管理体制得到了初步统一,为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高效率治校提供了保障

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对历史遗留的财务纠纷、法律官司等逐步清理,并力争得到各级政府以及司法系统的大力支持。偿还外债4000多万元,学校债务明显下降。

四、2009年工作思路

综合而言,2008年是我校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喜事连连的半年;也是学校面临严峻考验,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一年。一年来,学校能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学校较快进步,这得力于上级的正确领导,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农业部,海口市委市政府领导、省教育厅的关注与关怀,得力于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得力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2009年是我校全面启动“211工程”大学建设的第一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我校第一次代会和教代会精神,加快发展,使我校211工程大学建设取得良好的开端。

(一)全面启动和扎实推进“211工程”建设

围绕“211工程”大学建设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学校十年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规划,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如期实现。继续完善《海南大学“211工程”大学建设方案》,并按教育部的要求,及时报送和跟踪评审结果,信息明确后要马上组织实施,快速推进。对照“211工程”验收标准,确定各项工作的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根据单位或个人承诺的指标,合理安排“211工程”建设资金。加强学部建设,组建学部“产学研”服务机构。花大力气抓好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作物遗传育种”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力求在强化特色和提高水平上有重要进展。建设好现有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进一步推进与天津大学等重点高校联合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认真做好2009年度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合理整合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争取在博士点上有所增加,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

(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建设学科平台,减少专业模块,缩短基本学时,夯实知识基础,创办精品课程”为方向,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建设。积极探索教学目标管理办法,努力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加强教学督导,下大力气抓好教学督导员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新教材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文理科实验班试点工作,认真总结三学期制教学改革经验,并以此为契机,科学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导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与招收研究生数量挂钩的机制,使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保证。

(三)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

切实采取措施,抓紧组建强有力的学术科研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做好科研机构(研究所、中心等)的设置工作。继续坚持以“热带、海洋、生态、特区”为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进一步紧密结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力争在热带农业、海洋生物、油气化工与新材料、食品加工、特区法制、海岛旅游等领域有新的进展。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要引进可以形成科研团队的学术带头人,聘请一批优秀外籍教师来我校工作。鼓励广大教师主动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力争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四)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研讨会,总结经验,更好地应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措施,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奖、贷、助、减、免等学生资助体系,做好贫困生扶助工作。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做好学生信息反馈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加强大学生创新院建设,调动教师主动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发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学生辅导员管理与考核机制。大力推进“学校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学生就业工作管理模式,研究毕业生就业率与学院招生挂钩的新机制,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学生高比例和高质量就业。

(五)全面推进校园基本建设

坚定不移地坚持儋州校区三年整体搬迁目标。根据搬迁计划,全面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启动第五教学楼、社会科学学科群楼、交流中心及外国语学院楼、热带农业与生命学科群楼、理工学科群楼、教师周转房、桥西教工小区集资房、4栋学生公寓、新学生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10个建设项目。继续跟踪和推动校园周边土地的整合工作,争取清理秀英实验场土地。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建设自动化办公、教务、科研、学生、人事等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及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

(六)继续加强后勤保障整改工作

继续落实因报建、招标等原因而尚未完成的后勤保障整改项目。设立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学校监管、学生参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卫生安全监督监控体系。全面制订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专项应急预案,健全各类应急处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积极探索食堂经营管理新机制。加强与属地管理部门的沟通,建立更加有效的责任分工明确的快速应急联动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与海口市政府的沟通,争取在校园周边环境监督、管理和整治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七)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多方寻求教学、科研合作。进一步落实好与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密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3+X等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做好对台交流工作。努力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重点拓展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华侨子弟的生源。加强学校理事会、校友会的建设,筹备召开学校与海外华人恳谈会以及二届理事会三次全体理事会议。

(八)努力提高治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健全“学校、学部、学院和系四级建制,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分校区管理模式,确保各校区工作的协调与统一。积极推进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新管理模式的运行,抓紧筹划儋州校区的定位及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细化校内津贴分配办法的改革。积极推进定编定岗方案的实施。出台各级各类岗位及各部门、各单位的考核评价办法,努力建立起以量化评价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校。重视和加强离退休人员的工作。进一步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相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团结一致,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共创学校“211工程”建设的美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050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