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创新农村职教发展模式 为建设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双带头人”(海南省农业学校)

  • 发布日期:2015-02-04 
  • 来源:

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科技学校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学校创办于1946年11月,2001年春季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2005年被海口市评为“绿化达标单位”,2006年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安全文明生态学校”。62年来我校已为海南农业战线培养了1.6万余名生产技术人员和农业企业管理人才。许多我校毕业的学生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还有的被评为全国致富能手,为推动海南经济建设发展,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海口市城西路41号,占地105亩,美兰实习农场540亩,道美旧校区230亩,共875亩。学校基础条件较好,有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等供办公和教学使用,建筑面积2.2万M2。实验实习条件完备,有二个实习农场,十五个固定实习基地,二十一个实验室,三个实训中心。学校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110人,高级讲师(含高级技师)42人,中级讲师35人,双师型教师达70%,学校另有特聘特邀专家型教师58人。现开设专业主要有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信息技术、经贸旅游及汽车工程等五大类18个专业。在校生由2007年的1806人增加到2008年的6700人,增加近3.7倍。

2、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概况

2008年4月份,在海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展了建设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实际性联络工作。8月份,经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同意由我校牵头,联合相关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组建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于11月份正式挂牌成立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实现了多行业、多团体、多学校、多企业、多部门的无缝隙对接,对于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行业主要涉及教育、农业、科技、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务等六大厅局,协会有海南省农业企业协会、海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海南省水产加工协会、海南省花卉协会、海南生台资企业协会及海南省无公害生产技术协会6个,学校有省内中专学校及各市县职业技术学校18所,企业有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森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亚中信达农化有限公司等116家,市县政府部门有中共屯昌县委、中共儋州市委、定安县畜牧局等16家。

二、主要工作亮点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国农业类中职学校招生连年大幅滑坡的情况下,我校新任领导班子大胆改革创新,组织学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瞄准农村这片广阔新天地,将为“三农”服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众所周知,海南虽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目前全省18个市县仍有1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省委书记卫留成多次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省长罗保铭上任伊始的首个调研就是职业教育,并提出对职业教育发展要重点倾斜、重点支持,重点发展,三年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如何在新形势下闯出一条农校发展的新路,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做好为农服务这篇大文章?我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统一思想,认清大农业发展形势,更新教育理念,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主动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在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我校找准办学方向,实现了招生人数、办学规模两大历史性突破,教育教学质量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抓住机遇开拓办学新路

多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8年省政府实行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读书政策,并在我校实行试点。 2008年5月29日,罗保铭省长在认真审阅了姜斯宪副省长的意见及省教育厅、财政厅的调研报告后批示,给我校500名种养类专业学生免除学杂费,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买单。这一惠民举措深受百姓称赞,特别是对那些想学农业技术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2007年学校种养类专业学生仅有120人,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到2008年秋季开学学生就达到758人,一下子增长了6倍,其中多出来的258名农业类学生所需经费由学校自行承担。如果不是考虑到宿舍、教室紧张,停止了报名登记,还会有更多的学生渴望进我校读书。这些学生很多是往届毕业生,年龄最大的39岁,他们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学校教师对他们评价很好。

2、集团化运作,吸纳市县职教中心共同培养学生

学校深入贯彻海南省教育厅关于“三段式”办学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市县职教中心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合作学校由07年的2所增加到7所,学生人数也由153名增加到480名,增长了3倍。学校通过组织职教中心召开办学会议,外出参观等方式共商办学大计,共谋发展。学校竭尽所能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由学校编撰《现代农业基础》供市县职教中心使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兴趣;在教育厅的指导下,利用08年暑假,组织职教中心教师开展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

3、集团化行动,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双带头人”

在海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认真分析研究,针对村干部和养殖种植专业户文化基础差、学习时间不足、急需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等特点,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分为文化基础(语文、计算机)、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和就业创业五大模块,将“适用、够用、学得会”设为教学目标。在全国专业指导大纲的统领下,我们结合海南热带农业特色,采用实用性强的教科书,自编校本教材,提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报读条件年龄放宽至45岁以下,学费每学年1000元,并对家庭困难的学员实行先上学后交费等优惠政策。应市县(乡镇)政府的要求,经省教育厅批准,08年秋季开始,招收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村经济管理“村官”班。为确保教学质量,为这些来自农村基层的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80多万元资金,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分18个教学点,在6市县(乡镇)的组织部门培训中心、农民技术学校、镇政府礼堂、乡镇中学与当地政府建成联合办学基地,作为学员集中上理论课的场地,而实践课通常选在农场、果园、菜园或是养殖场等生产现场进行。学校组织60多名双师型骨干教师和农业专家,带着仪器、标本等教学设备奔赴一线课堂,为学员授课。学生多数是村干部、专业户及正在务农的社会青年,他们平时从事农业劳动,周末、农闲季节集中到教学基地上课学习。市县组织部门、农业部门及乡镇政府积极配合,农村干部、农业生产专业户、农业创业有志青年等争先恐后报名,目前共招收了3650名。通过这种办学新模式,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在农村干得好、留得下的基层党组织和脱贫致富“双带头人”,同时也是深化“三段式”办学模式一种新的探索。此举,经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报导后,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作出批示,认为这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把受过较高教育的年轻人稳定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2008年12月14日,教育部长周济抵达海口从机场直奔我校,在罗保铭省长、姜斯宪副省长等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学校,周部长认真听取了我校近年来办学情况的汇报,参观了学生们的手工插花作品,与师生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了我校为“三农”服务,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双带头人”的经验,并指示我们要借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这个大舞台,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周部长、罗省长、姜副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至2010年期间办学目标,服务“三农”,科技育人,创名牌学校,建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4、集团化推进,搭建就业平台,学生就业率高达98.78%

学校自成立集团以来,大力推进集团化进程。积极联系集团成员,按照集团化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效果也很明显。通过实现集团内部实习、就业,很大程度减少了学校经费开支,而且学生待遇也提高了。2007年学校学生就业率只有76%,2008年,经海南省人劳厅核实,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8.78%,集团内部就业达80%以上。省教育厅胡光辉厅长率领企业老板观看我校学生插花比赛,让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在就业单位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能。

5、海南省科技学校挂牌,办学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

省编办今年8月12日批准我校加挂“海南省科技学校”牌子,我们乘此机会,拓展专业建设,结合我省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生物制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技术、信息技术、观光农业、经济贸易、汽车工程技术等专业。2007年非农专业学生招收270名,2008年招收了700多名。学校坚持多方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利用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努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今后,学校将在海洋经济领域拓展专业,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

三、主要体会

1、我校的办学成绩主要得益于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南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

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就读我校的农业类专业500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这一利好消息,极大地鼓励了广大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我校的积极性。2008年教师节,罗保铭省长率各厅局领导到我学校慰问时,充分肯定了我校62年来的办学成绩,同时也勉励学校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继续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罗省长在参加教师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我校与市县(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培养“村官”班的举措。学校深受鼓舞,认真落实罗省长讲话精神,广泛宣传发动,今年农业类招生有了重大突破。海南省教育厅领导对我校长期以来的招生滑坡现象也十分重视,自始自终的对我校给予指导与帮助,尤其是对“双带头人”的培养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胡光辉厅长要求我们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李红梅副厅长两次专门到学校调研,三次到市县教学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种培养“双带头人”新模式的经验和做法。

2、认清集团性质,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突破口

在新形势下,学校认清集团性质,就是由海南农业学校牵头,联合相关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社会团体等,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在保持会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法人地位不变,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实施招生就业、教育教研、对外交流、校企合作、共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组成统一协调的跨行业、多功能、综合性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充分认识到社会相关行业的需求,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突破口。我们开办“村官”班,就是得益于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把各市县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均纳入位成员,他们的主动要求和积极配合成就了“村官”班的顺利开办,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3、以龙头学校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以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

学校以成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调整机构设置,干部队伍轮岗、充实,加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为学校大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争取省财政支持,半拉子工程的科技楼于2008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在学生宿舍增设降温设备,并分别对教学楼、综合楼进行了装修,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家长对孩子来我校读书由过去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放心。

4、脚踏实地,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提高效率

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不畏艰难,积极工作,带领中层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上级交待的各项工作。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研讨学校发展方向,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谋学校长远发展。干部周末主动加班不计报酬,教师授课量由2007年的平均周课时8节增加到2008年的15节,个别教师22节,谁都没有怨言,以往都不愿当班主任,2008年班级大幅度增加,没有一位教师拒绝当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还带二个班。谁都说农校变了,首先是学生变得自觉了,教师变得肯干了,干部变得能干了。

四、今后打算

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双带头人”的创新模式,坚持为“三农”服务,为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海南经济振兴作出努力,并加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力度。学校将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办学,把“村官”班学生中的优秀成员培养成为大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在我校设立了学习中心,开设了园林、动物医学、农村区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法学等十四个专业,已培养了101名大专、本科毕业生,目前在籍的大学生333名。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该学习中心,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在“村官”班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继续参加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村官,为实现中央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做出积极的努力。

2、加强“村官”班学生的创业指导

由于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继续保持我校的高就业率,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今后我们将加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导力度,聘请有关行业专家及创业能手现身说法,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跟踪、指导学生创业,让更多的“村官”班毕业生成为创业能手和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作贡献,让我校培养出的“双带头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050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