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田淑兰:增强关工委工作的自觉

  • 发布日期:2018-05-29 
  • 来源:

增强关工委工作的自觉
----在2014年全国教育关工委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田淑兰
(2014年5月26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每年一次的教育关工委领导干部培训班,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交流,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参加这次培训的既有教育部关工委委员这些老朋友,也有一些刚走上关工委领导岗位的新朋友,欢迎大家的到来。借这个机会,谈谈自己对关工委工作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对关工委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关工委是在中国特殊发展阶段中伴随着国家大变革应运而生、应势而长的。20多年来,关工委组织由自发到自觉,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关工委科学定性、准确定位,是认识关工委组织、理解关工委特点规律、塑造良好形象、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2009年部党组20号文件对关工委的性质有明确表述“教育系统关工委是在同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在职同志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主体,开展工作。”这是在对教育关工委20多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界定,充分体现了教育关工委组织的特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全面准确把握这个定位认识关工委这个组织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四点:
    (一)内容的导向性。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根本途径。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解决的培养什么样人、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关工委同样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崇高使命。关工委组织成立20多年,尽管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提法有所不同,但立德树人的宗旨始终不变。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五四”北京大学讲话中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些重要的思想为关工委工作指明方向,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围绕育人中心、服务教育大格局,是教育关工委的大局观。部党组20号文件明确教育关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核心精神就是立德树人。主渠道呼唤关工委配合的是立德树人,关工委的最大优势也是立德树人。离开这个主题,关工委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弘扬主旋律和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是关工委的生命线。
    (二)效果的集成性。青少年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力的结果。关工委工作效果如何体现?在关心教育下一代这项系统工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是主渠道,负主要责任,发挥主要作用;关工委作为配角,发挥配合补充作用。但这种辅助性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关工委具有独特优势,大量持久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发挥着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我们的工作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单独显现,但它一定会集成在整个育人效果之中,而且会长久发酵。如,老同志帮助年轻同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如何做人履行社会责任,这些正意念产生的正能量将伴随青少年成长的一生。
    (三)广泛的群众性。这是关工委的本质属性。20号文件已经明确规定教育系统关工委是“群众性工作组织”。如何体现群众性?一是工作队伍的群众性,二是工作对象的群众性,三是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是关工委群众性的生动体现。依靠群众,是指参与关工委工作主体的群众性。158万多教育战线离退休老同志是教育关工委工作的主体和依靠的主要力量;教育行政部门、在职同志、老教育工作者、各群团组织、社会有识之士都是教育关工委可以依靠和借助的重要力量。服务群众,是指关工委工作对象的群众性,大中小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是关工委服务关爱的对象,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服务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青年教师的成才。做青少年工作也是一种群众工作,特别需要有五心,即爱心、热心、诚心、耐心、恒心,启发自觉,讲究科学方法。
    (四)服务的公益性。教育关工委是服务于学生成长和青年教师成才的公益性组织。公益即公共社会利益,是指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关工委的公益性,是指关工委的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尊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社会服务。作为一般群众组织,为其成员维权为基本特征,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关工委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是:这个组织不是为自身成员维权,而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力。关工委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普惠性。关工委提供的是公共服务,面向广大青少年。二是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三是奉献性。关工委工作的主体是广大老教育工作者,是一批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老年志愿者。大家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高尚。奉献精神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是一种深沉的爱。关工委在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中,一是始终坚持公益原则;二是关工委组织在活动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仅挂个名;三是老同志在基层能参与;四是不参与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即使是关工委组织的活动,考虑到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也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我们要坚守定力、坚守朴素、坚守良知,不干与人争利的事、不干老同志力所不及的事、不干有争议的事、不干形式主义花架子的事。
    在现实工作中对关工委工作要精准把握,在细微处把握好“度”:
    一是不能把关心下一代事业等同于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事业是世代连绵、永恒的事业,任何不重视关心下一代的国家、政党、民族都是没有前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关心下一代怎么评价都不过分,重要地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是个宏观视野的概念。而关工委组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成立、担当其中辅助性工作的群众组织。两者不是同一序列上的概念。我们关工委组织要以事业为重来激励自己,多做工作勇于担当,但切不可把领导对事业的评价误解为对组织的评价而沾沾自喜、心安理得。我们所能做的事是非常有限的,自己要清醒。
    二是不能把关工委组织等同于学校的职能部门。从教育目标看,我们与教育行政部门是一样的,但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活动对培养目标负主责,关工委是发挥老同志优势,在课外发挥作用。我不赞成“关工委进班级”的提法,这容易走偏方向,实际也做不到。如果把班级教学比喻成对学生学习、考试的硬约束,我们的工作则是心灵深处的软约束,通过关爱交友、活动吸引、服务凝聚、沟通解惑。关工委与主渠道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同向、节奏同步、优势互补、效果集成”。
    三是不能把主渠道现职工作等同于关工委工作。从大的方面讲,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可以理解为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但不能等同于关工委组织的工作。同样都是现职提出任务,但是以老同志为主体完成工作任务才是关工委工作。有时下去调研,全都是现职校长、书记发言,以彰显领导重视,但有的在职同志谈的内容基本是现职工作,德育、美育……看不到如何发挥老同志作用。这不能算是真正重视关工委工作。
    二、对近五年工作的再总结
    近五年来,可以说教育关工委的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贯彻落实部党组20号文件展开的。去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党政和部属高校党委就贯彻落实党组20号文件情况进行一次认真自查。从自查情况看,党组20号文件下发近五年来,教育关工委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基层组织基本健全,“五老”队伍保持稳定;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所改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作品牌;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总结回顾近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做好关工委工作要紧紧抓住六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抓认识凝共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在职党政领导和广大“五老”都形成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共识,关心下一代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部关工委通过会议、简报、刊物、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20号文件,加深大家对关工委工作重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及时向部党组汇报重点工作情况,争取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宣传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政对关工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以典型经验推进工作落实。近五年,教育部领导对部关工委工作作出批示30余次,仅去年贵仁同志就批示3次。据统计,32个省级教育部门全部转发党组20号文件,23个省级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作出批示,75所部属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并作出了部署。江苏教育厅提出“关工委工作是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重庆教育工委前后两届班子坚持每年春节后第一个会研究关工委工作,形成传统。北京、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海南、重庆和新疆等省(区、市)教育部门基本做到了“三纳入”、“三配好”,即: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专题研究,纳入目标责任和年度考核;选配好关工委的“一把手”,选配好关工委领导班子,选配好日常工作班子。正是这些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教育关工委的建设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
    基层是关工委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广大“五老”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关工委的工作才有了发展的基础,才有了活力的源泉。组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召开基层建设现场会、实行分类指导,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建设有了明显加强。据统计,全国32个省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都有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以上职务,都有在职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其中12个省由厅长担任关工委主任。老同志中正厅级以上35人、副厅级29人,平均年龄64.5岁,与以往相比平均年龄有所下降。75所部属高校中,有47所高校在党组20号文件印发后对关工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24所高校为关工委秘书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队伍保持稳定,有158.6万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其中骨干层62.1万人;省级、市(地、州)级教育关工委基本实现全覆盖,96.82%的县级教育部门建立了关工委;96.81%的公办普通高校建立了关工委组织,67.96%的院(系)建立了关工委;职业院校关工委组织建设明显增强,已由2011年的不到30%提升到2013年底的63.02%。
    (三)必须坚持抓制度促规范,不断推进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从教育部层面,“一个核心文件”,就是部党组20号文件;“三个配套文件”,就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10〕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厅〔2013〕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情况自查的通知》(教离退厅函〔2013〕3号)三个配套文件。部关工委还制定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了关工委定期培训制度,并纳入人事司培训规划;建立完善了省级教育部门和部属高校关工委协作制度。各地也积极探索,初步构建和形成了关工委工作“六大”长效机制:一是逐步健全与同级党政领导的汇报沟通机制;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分工负责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核评比制度、专题调研制度等工作制度;三是完善和坚持学习培训机制;四是完善和坚持基层关工委工作沟通交流机制;五是建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六是逐步健全关工委工作条件保障机制。这些制度机制的建立,为教育关工委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必须坚持长计划短安排,扎实有序推进关工委工作。
    计划是引领工作的目标和途径。只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规划才能引导关工委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又要注意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2010年确定为基层建设年,重点抓好部党组20号文件在基层的宣传贯彻,组织召开了基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2011年把纪念教育关工委成立20周年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总结回顾20年工作实践,推动关工委工作的深入发展。2012年把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作为重点,深入12个省市开展调查研究,摸情况、定思路;确定了工作联系点,进行分类指导;组织职业院校关工委领导干部培训班、研讨会,加强学习交流;与职成司一起研究制定了加强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年把高校关工委建设作为重点,自下而上评选了 “十大品牌”,召开了经验交流会,确定了“12350”的工作思路。2014年,把家庭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调研和家庭教育研修班,启动了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综合研究课题,下半年还要召开经验交流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集中精力研究问题,重点工作抓细、抓实、抓透,打歼灭战、重点突破,推动关工委工作积小胜为大胜,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对基层,可以根据情况确定自己的重点,并不矛盾。
    (五)必须坚持抓活动创品牌,努力搭建丰富多彩的工作平台。
    活动推动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为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搭建丰富多彩的工作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五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只有把活动办出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应,彰显教育关工委影响力。我们先后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出辽宁省“青蓝工程”、清华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的经验,在全国影响很大。特别是去年高校关工委工作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在高校反响很好,袁贵仁部长专门做出了批示“形成‘十大品牌’,实属不易,十分可贵”。特邀党建组织员制度,搭建了老同志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平台,在学生党员发展、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23个省(区、市)统计,截至2013年底,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16620人,参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200万人次;参与发展学生新党员873511人。河北、重庆、广东、浙江和贵州等省市教育部门下发文件,把实施“青蓝工程”纳入培训教师的整体规划,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受到各地的欢迎。许多地方教育关工委也都有自己的活动和品牌,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五老报告团、谈心屋、恳谈会、菁英学校、爱心超市、朝阳工程、四点半学校等。
    (六)必须坚持抓典型树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典型引路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也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关工委工作中的鲜活经验来源于基层实践,总结推广基层先进典型经验,既是对老同志积极性、创造性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关工委工作的一种示范和引领。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典型的挖掘和宣传,每年都会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如,2010年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基层建设现场会上总结推广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上海市长宁区等8个典型的经验;2011年在全国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推广了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南大学党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等7个单位和个人的经验;201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研讨会上青岛市教育局、贵州省教育厅关工委、淄博职业学院等5个单位介绍了经验;2013年,在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上海市教卫党委、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华东师范大学、福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17个单位做了经验交流;今年下半年我们还要召开全国教育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届时还会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方方面面的典型,大家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对关工委工作路径的再思考
    近5年来,各级教育关工委围绕贯彻落实20号文件要求,深入探索教育关工委工作规律,这是教育关工委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领域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教育关工委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关工委工作的新发展。
    (一)关工委要在调查研究中增强实效。
调查研究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各级教育关工委围绕学校建设和学生思想状况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为学校决策出主意、当参谋。但调查研究不仅仅是谋事之道,更是行事之基、成事之源,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活动接地气不够。任何活动都要因地因校制宜,实事求是。有些效果好的教育形式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并不断总结、反思,不能光拉车不看路。各级关工委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有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深入调查接地气、摸实情,把握规律、发挥优势。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关工委组织地位作用,工作的特点规律、途径方法,努力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关工委理论框架体系;要加强新形势下“五老”队伍的新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五老优势”的新内涵,努力搭建发挥五老优势的新渠道;要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行为等的研究,积极探讨适应青少年需要的活动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
    (二)关工委要在共同愿景中凝心聚力。
    激励机制是调动积极性、保持持久工作活力的有效手段。但任何组织,激励资源都十分有限,靠什么把老同志凝聚起来呢,要靠愿景,增强使命感。愿景激励是调动和激发广大“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性的可行途径。“愿景”是组织中成员发自内心的意愿,是具体的能够激发主体为其意愿自觉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历史表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建树。现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我们老教育工作者能袖手旁观吗?当然不能。现在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就是加入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使我们老有所学有新动力、老有所为有新内容。要发挥“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发挥五大优势,以师者风范、长者魅力,做学问之师、品行之师。倾其心智教诲青少年学子,是功德无量的善事。我在5月23日的《健康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本世纪以来,有学者专门研究幸福学,颇受各界关注。关于幸福的定义,美国幸福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有五个层面的描述:一要有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愉悦、满足感; 二要投入,即能专注于某事,为之努力,并乐于奉献;三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尊敬;四要有意义,即自己做的事有益于社会,能感到自身生命有价值; 五要有成就感,即个人的潜力得到开发、优势得到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并增值。这五点与我们关工委组织正在做的事高度一致,与我们常讲的“以爱养心、以德养寿”高度一致。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它可以团结人、激励人,把广大“五老”凝聚成一个共同体,从而推动关工委工作的持续发展。关工委的愿景应包括关工委组织存在的价值、使命和目标,未来发展的设想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共同愿景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结为一体,进而激发个人对生命崇高意义的追求。这也是关工委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同的价值观把我们联系起来。其实,愿景就是一个目标、一个规划,可以是长远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各级教育关工委都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研究制定自己的愿景,通过自下而上共同制定愿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对共同愿景的宣传和实践,激励广大“五老”为实现愿景而努力奋斗。
    (三)关工委要在广泛联合中形成合力。
    关心下一代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关工委在充分发挥自身“五老”优势的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合力。一是联手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是主渠道的责任部门,比我们更了解全局,是关工委工作的最大依靠。在争取支持配合中,关工委要到位不越位、不争功、不抢道,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轰烈烈、不求立竿见影、不必盲目从众,各守其责,各乐其命。这几年部关工委开展的几项大的工作活动都是联合职能部门一起做的。如,与思政司一道推动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与职成司联合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与基础一司一起开展勤俭节约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等。我们各地各校在实践中也都很注重争取职能部门的配合。如,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探索发挥委员单位作用的途径,建立了长效机制,主动配合,形成了齐心合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局面。二是依托大关工委系统上下联动。“关工委系统是一家,教育学子遍天涯,只要孩子有进步,何必论功你我他”。大关工委资源丰富、老领导水平高、影响大,是我们学习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前几天参加中关工委理论研讨会时,有的省总结关工委工作是“不停不急,尽力量力,有为不为,小事实事”,对我很有启发。在这方面,各地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湖北省教育关工委联合省关工委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扩大社会力量。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学校的老同志可以走出校门到社区、到工厂、到农村去,到实践中去。学校也要欢迎各界的有识之士、爱心人士、劳模走进校园,共同关爱学生。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他们开展的项目、募集到资源,有的就是通过关工委落地。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捐书助学”活动开展九年来募集了价值6000多万元图书。很多高校关工委与企业家联合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活动。
    (四)关工委要在品牌建设中扩大影响。
    品牌是竞争实力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关工委工作品牌,有利于形成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凝聚、激励广大“五老”的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提升关工委组织社会影响力。对于品牌建设,各地各校都很重视,但每个学校不必追求品牌数量,而是重在质量。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要刻意去拔高打造。要对现有的活动平台、工作项目进行认真梳理,从党政所急、学生所需、关工委所能的结合点上扩大品牌效应,把功夫下到日常具体的工作中,从小事做起做好做实,真正让学生、家长受益,然后才有资格去从体制机制、工作载体、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形成品牌的完整架构,进行宣传推广,使之真正成为富有关工委特色、深受师生欢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工作品牌。
    (五)关工委要在学习创新中永葆活力。
    老同志有自己独特的五大优势(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但也有我们的三个短板:脱离现职、资源有限;身体、精力有限; 新知识、新技术跟不上。我们强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但也会遇到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现在常常有老同志发出“能力恐慌”的感慨,这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在大变革中,人人都有恐慌,年轻人比我们压力更大、更具体。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人需要学习,终身需要学习,这已经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地获取新信息、了解新形势、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才能履行好关心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为此,部领导在大量压缩各种会议培训情况下,仍对关工委网开一面。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平时也要坚持自学和思考。要发挥我们老同志善于反思、联想、比较的优势,把握大方向,看清大格局,滋养积淀大德之智、大爱之智、大善之智,在关工委的舞台上,演出人生更加壮美的篇章。
    各级领导应更加关爱老同志,珍惜爱护他们的政治热情,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关工委领导也要十分珍视老同志的优质资源,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晚霞生辉。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