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深化内涵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助力海南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海南师范大学)

  • 发布日期:2015-02-03 
  • 来源:

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教育新要求,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在服务海南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筑牢“强阵地、树品牌”的思想,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一)发挥综合统筹优势,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始终把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始终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保障体系作为保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提升。目前的20个师范类专业基本覆盖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形成了包括本、硕、博和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现有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设立在我校,还设有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机构设置涵盖教育学科的主要领域。与全省18个市县的教育局和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基础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目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为培养专业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部分师范类专业启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试点,实施“卓越教师计划”,选拔品学兼优、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进行“优生优培”。“综合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入选全省唯一的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小学类改革项目(全国仅20项)。积极开展顶岗支教实习活动,以此为主要成果申报的“高师教师教育专业立体化、全程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项目获得全省唯一的教育部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以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加强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近五年,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项目中共取得成果200多项,在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59篇;共有648名学生获得245项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奖励;连续多年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90%左右,省内各重点中学每年都招聘我校上百名师范毕业生到校任教,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教学业务骨干。

(三)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现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积极构建服务于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新体系。实施“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其中,“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项目(又称“双五百”人才工程)实施9年来,共选6302名优秀师范生到18个市县的392所乡镇中学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置换出4172名乡镇在职教师到学校“回炉充电”;“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脱产提高培训”项目累计在13个学科培训乡镇中学教师3728名;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面向11个市县开展“送训下乡”活动1658次,受众学校约180所,培训教师近10000人。积极实施“国培计划,推进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工作,共培训中学教师69253人,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同时,以“园丁工程”为依托,近五年来,共完成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4928人次,中小学校长培训1125人次。

二、坚持“推协同、促创新”的理念,助力经济社会建设

(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早在2009年,学校就被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不久前,又获得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正式向教育部递交报告争取省部共建。学校顺利实现了博士点零的突破,迎来了首批博士研究生,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大提升;争取到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批准,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我校;争取到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支持,在马来西亚创办孔子学院;争取到中宣部的支持,由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系,正积极筹建新闻传播学院。现有30个科研机构,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近五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6项,横向合作项目140项;获省部级奖励82项。

(二)立足本土,主动作为。学校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智力优势,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努力在服务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中彰显地位和作用。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内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龟鳖研究的队伍,促成18个龟种列入《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获国际龟类研究领域SOPTOM国际奖;海防林恢复、红树林保护、椰心叶甲防控、物种发掘、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海南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求是》、《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近百篇,为生态立省战略提供了决策支持。论文《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对国家确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确立绿色崛起战略起到有力促进作用。二是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开展海南特有药用植物、民族传统药物和植物内生菌活性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开展精细化工品应用研究,被多家本土企业应用。三是深化区域文化研究。完成17部省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丛书的撰写工作;组织出版国内第一套关于南海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南海知识丛书》;参与《三沙设市记》石刻碑文的起草和《三沙文丛》的编撰工作,为国家海洋战略做出了贡献;参加黎锦技艺的开发保护工作,为联合国评审委员会正式批准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努力;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南海音乐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现当代文学馆设立在我校。

三、彰显“议大事、谋出路”的自觉,推动健康持续发展

围绕今后发展,学校提出着眼服务终身教育、服务绿色崛起和服务文化交流与传承“三大服务”,重点打好省重点大学建设和争取省部共建师范大学“两张牌”的新定位;提出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教师教育为本,应用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并重,在线教育与课堂教育并举,职前、职中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产学研用相结合,各类教育相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建设的新思路

(一)着力搭建发展平台,积极服务终身教育一是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二是启动“教师教育改革与建设工程”,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切实强化学校在引领和服务海南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全面启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工程”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与研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四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全面启动“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培养具有较强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较高职业技能的、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五是不断加大我校与中高职院校,以及校企、校地合作的力度,继续抓好“中高职本一体化培养工程”,搭建中高端职业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六是大力实施“师资与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工程”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考核工作,探索学分银行建设,为教师终身教育、提升全岛居民素质搭建平台

(二)扎实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服务绿色崛起。围绕“一园二库多基地(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学科与科研工作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不断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的实施步伐,打造培育引导、激励扶持师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二是牢牢抓住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两个智库工程”建设,努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高新区及高新科技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实施“各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实现“产学研用”无缝对接,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学校事业进步。

(三)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服务文化交流与传承。实施“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与孔子学院建设两大工程”。既主动“走出去”,依托培训基地和孔子学院发展留学生教育,开展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又积极“引进来”,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为对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与研究、文化交流与传承开辟国际渠道。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050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