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统一思想 统一步调办好新办大学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三亚学院)

  • 发布日期:2015-02-03 
  • 来源:

三亚学院位于三亚市吉阳区,是三亚市举办最早的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于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三亚学院。建校以来,在省、市政府的热忱关怀和省教育厅的有力领导下,学校坚定大学教育理想,全体师生戮力同心,发挥民办高校体制优势,扎实建构规模基础,稳健提高内涵质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坚定教育理想,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一)直面挑战,谋求发展。学校十年前白手创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自然环境艰苦、办学资源缺失等诸多困难,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同样是国民教育,但由于体制差异导致财政配置不足,地方人才政策和基础设施资源比较缺乏,高级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些困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面对困难,学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始终坚定大学理想,谋求发展道路,立志办成一个有影响力、有地位、具有现代大学制度和特色品牌学科专业,老师快乐工作、学生愉快学习、学生喜欢学校、社会欢迎学生的好大学。

(二)立足自身,努力贡献。学校一方面准确研判,用发展的眼光和过程性的认识去面对和理解国家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落地与政策优化,克服以静止的眼光孤立地看待阶段性的困难和抱怨环境,从而争取政府支持、社会理解。一方面立足自身,积极作为,力争以精神、以贡献赢得支持。学校坚持以党建促校建,凝聚人心、提高境界,从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发展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转化为豪迈、坚强、包容、进取的创业精神并在各项工作中努力践行。

二、发挥民办体制优势,用好政策和资源

(一)尊重规则、遵守规矩是学校发挥民办体制灵活优势的根本前提。学校办学过程中,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折不扣的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的理念文化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建设始终遵照国家标准,以努力提高办学条件,不断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一以贯之地执行基本办学规范,绝不松动。在党建方面,坚持以“党建促校建谋发展”、“以党风促校风涵养学风”,办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大学;在教学方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方面,树立教师“科研本分”、“科研促进教学”、“崇尚学术”的基本认识。 

二)执行并用好政策是学校发挥民办高校体制优势的主要体现。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民办机制相对灵活的一面,把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中对民办高校支持的各项政策用好用活,实实在在地解决学校在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2014年,学校争取到了地方政府补贴高级职称教师养老金的利好政策。为了用好政策,加快高职称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不仅利于引进高端人才,更大大激发了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从而提高职称的积极性,当年获得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人数较2013年增长一倍。通过宣传,更多的岛外高级职称教师加盟学校,使得学校的师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用活政策,学校对一些年龄较轻,但是教学优秀、科研突出,已经达到或超过高级职称相应评审要求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低职高聘,评为校内认可的副高甚至正高级职称,享受相应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学校自有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民办学校在5-8年左右的过渡时期,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

三、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和组织活力

(一)明确划定底线,鼓励创新意识。学校首先树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次强调人的道德意识,以德为先,道德出了问题,一票否决。学校专门制定了《干部履职过错行为追责暂行办法》、《职员履职负面清单暨履职过错行为追究暂行办法》、《教师执行教学规范过错行为追责暂行办法》等各类工作“负面清单”,逐步完善了岗位目标管理与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干部、职员、教师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及设计管理目标,是通过对“责任归位”,以促进“责任到位”,通过明确管理目标、工作职责、划定岗位行为底线,促进广大教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冲击上限,激发个性和创造性,实现各自的教育梦想。

(二)树立竞争意识,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学校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对人才的认识、管理、使用与评价,激励教职员工创新进取和当家作主办好大学的热情。学校同期出台了《职员履职竟优创新激励暂行办法》、《教师教学工作竞优创新激励暂行办法》等,从制度上引导个人积极向上和组织整体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态势,保证了组织内部系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而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弊端。

四、坚守信念,努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一)抓好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学校在深入理解并明确发展思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编制了学校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6个子规划以及39个专业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学校还围绕“什么是好大学、好大学该怎么办”等大学的永恒命题深入持续的开展了讨论和思考,形成了近百篇来自学校各岗位、各层级、各年龄段师生员工的文稿,结集出版《大学人的大学畅想——我心中的理想大学》一书。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制度规划和对理想大学的讨论思考,学校对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更加统一,探索出更加清晰的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则,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依据办学定位,构建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促进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初步形成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制度和质量标准建设、保证教学有序运行和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7%。

(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了“‘十二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支持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类认证培训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支持教师到校企合作、校政(府)合作等企事业单位脱产任职;重视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引进具有教学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来校任教,还聘请了部分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部分优秀教师还被学校聘为副教授、教授,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双师型和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共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围绕海南经济建设发展进行应用型科学研究。学校与三亚市政府共建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通过引进入驻企业和虚拟孵化企业等方式,将为培养学生与未来专业岗位“接的上”、“用得着”的应用能力提供平台,为孵化企业提供发展后续人才储备和成果产品市场,实现“创业拉动产业、产业带动就业”。二是与其他各类企业等单位合作,师生参与横向研究课题,产学研结合既服务地方发展,又充实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学校与海南省旅游委开展合作,筹建酒店研究中心,开展海南本地酒店行业热点重点课题的深度研究,既服务于政府对酒店业的管理决策,也促进酒店专业教师跟踪酒店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理论知识。2013年,学校获得海南省9部门联合颁发的“海南省‘十二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三亚学院十年办学,始终坚定大学理想、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立足自身、务实作为,克服了许多民办学校存在的“老板文化”、“赚钱文化”和“忽视质量”等弊端,保障了学校在外延建构和内涵建设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够较好的调动资源、激发动力,实现办学目标。学校逐步形成了风清气正、人才为本、依法治校的生态氛围和持续发展态势。学校将不断总结办学的成败得失,继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稳步进取,着力培育办学特色并形成办学优势,力争为海南的建设与发展、为海南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