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符礼伟)

  • 发布日期:2015-02-04 
  • 来源: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发言材料之九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长  符礼伟

我县是省内较早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和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县,全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并适度超前发展的地位,加大对教育投资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确保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战略发展眼光,努力巩固教育扶贫移民成果并将学前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下面,我代表中共昌江县委、县政府向大家汇报我县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95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小学69所,民办中小学5所。2010年秋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8724人。其中:小学20675人,初中13138人,普通高中3705人,职校1206人。全县有公办教职工3016人,专任教师2946人。全县现有幼儿园21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16所),在园幼儿5698人,三年入园率达59.14%。

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教育教学形势,提出了“办好幼儿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办优高中教育、壮大职业教育”的教育发展思路,扎实稳妥地推进我县教育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幼教事业取得显著发展,形成了“扶贫移民”的教育新格局。

二、实施惠民工程,完善助学服务体系

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县委、县政府从“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切入,大力实施“一个推行、两级建设、三段移民”的教育移民工程,开启我省“教育移民”的先河,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针对王下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上学条件艰苦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王下乡率先实施“教育移民”工程。2006年,将王下中学271名学生整体搬迁到县民族中学就读,从2006年秋季至2010年秋季,在县民族中学就读的王下乡初中生达到了1364人,已毕业451人。同时,县委县政府划拨400多万元,将王下乡原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成寄宿制中心学校,顺利将该乡5所小学的401名学生,集中到乡中心学校实行寄宿制就读。以此拓展易地扶贫的内涵,逐步减少王下乡的人口,达到既从根本上逐步解决扶贫扶智问题,又有效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2009年,我县思源学校的建成,承载了全县小学及部分乡镇初中的“教育移民”,成为我县一所以招收贫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移民”九年一贯制县级示范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866人,其中孤儿26名,单亲家庭孩子128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教育移民”工作力度,截至2010年底,已转移近3000名农村学生到县城就读。目前,在县城中小学就读的贫困学生2802人;在各乡镇中小学就读的寄宿制学生7840人,其中贫困学生4240人;在县城高中就读的在校生3705人,其中贫困学生l457人;在职中就读的在校生1206人,其中贫困学生1032人。教育移民让这些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2007年起,昌江县减免全部当地高中学生学费和课本费,在海南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使义务教育达到了12年。我县义务教育、高中及职业教育免费助学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使这些学生不会因贫失学,而且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改善民生状况。

三、把握有利时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县委、县政府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把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明确了“巩固中间,延伸两端,以两端促中间”的教育工作思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县、乡镇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县与乡镇签订责任状,教育局与乡镇中心校签订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教育等部门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各乡镇调查论证,多次对学前教育展开调查摸底,召开“普及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与乡镇领导共同研究解决办学难题,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有力推动发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实施。

为解决农村建园后幼儿教师短缺问题,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对全县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把原先在小学任教的幼师毕业生调整回幼教队伍,将一些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学教师经转岗培训后调到幼教工作岗位。启动并实施了幼儿教师县级培训工程,强化幼师培训工作,保证了幼教师资的数量和质量。2009年,我县先在10所乡镇完小开设13个学前班,395名学前儿童接受免费教育,我县的幼儿教育开始纳入公立教育范畴。

2010年秋季,我县着力抓好农村标准幼儿园试点建设,经过调研论证,确定在昌化、乌烈、十月田、七叉建四所镇中心幼儿园,入园学前儿童352人,扩大了覆盖面,基本形成了以县直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园和小学附设园为骨干,村办园和民办园为补充,各类园班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促进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使更多幼儿享受到正规教育。

为解决办园房舍,我县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腾出校舍用来办幼儿园,为幼儿园建设节约了大笔资金。截止目前,在农村完小就读学前班的学生1107人,在乡镇幼儿园就读的学生695人。逐步形成了以以点带面、集中办园、整体推进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不断扩大规模,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大大加快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进程,走出了自己的办园路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学前教育领域,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我县将学前班附属在小学实行免费,既有利于政府承担起责任、统一管理,又节约增设幼儿园的成本。

总之,我县在“教育移民”和推进学前教育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今后,我县将继续抓好“教育移民”和推进学前教育工作,积极化解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安全教育、优质教育和公平教育。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