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e

进入关怀版

规范管理 改革创新大力促进海口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海口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15-02-04 
  • 来源:

全 省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口教育的新跨越和大发展?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关怀指导下,我市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全面高效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拉高短板、提谷齐峰,扎扎实实从基础最薄弱、矛盾最突出、群众满意度最低的环节抓起,进一步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创新城乡教育帮扶模式,深化有效教学实验改革,大力促进了海口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把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全面高效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抓手

创建规范化学校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遵循“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基本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到位。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整合全市各相关部门资源推动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我局实行了规范化学校建设领导蹲点包干责任制度,局长、书记以及分管副局长分别到四个区及市直属学校蹲点指导创建工作。

二是宣传发动和科学规划落实到位。我局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规范化学校的重大意义,使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制定了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参与氛围。

三是教育投入和学校基础建设到位。2008年以来,通过财政支持、学校自筹和社会捐助等不同渠道,我市累计投入规范化学校建设资金近9000万元,并按照标准化配备、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同时,从2009年起,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近10个亿,按“抗震加固、迁移避险、综合防灾”的要求,对全市246所中小学的校舍进行加固和重建,改造面积约74万平方米

四是布局调整和规范管理措施到位。我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2008年—2009年,我市共撤并小规模、效益差的初小及教学点42所;投入2个多亿完成了第二期教育布局调整工程,不仅为我市增加了近10000个教育学位,而且有效缓解了府城地区学位紧缺矛盾。

五是激励机制和督导制度构建到位。海口市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同步考核,并把督导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我局将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学校一把手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规范化学校,并通过委派责任督学的方式参与了57所区属学校的规范化学校评估工作

六是典型示范和目标引领工作到位。2009年1月,我局召开了全市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推进会,对33个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其中:龙华区教育局获一等奖,海南侨中等29所学校被评为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截止2009年12月,我市共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市级规范化学校53所,不仅营造了各中小学校争创规范化学校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各中小学办学水平,而且带动了全市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把创新教育帮扶模式作为全面高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高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我市积极创新教育帮扶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四种类型的教育帮扶工作,不仅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高效提升,而且带动了我市薄弱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结对子”帮扶工作,大力促进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我局把实施城乡教育结对子帮扶“百强扶百弱”工程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确立了100所城区学校与100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采取领导蹲点、校校对口、教师交流、骨干联动、学生拉手等措施,鼓励城区优质学校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给予农村薄弱学校大力帮扶如在城乡教育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中,城区学校共筹资210万元,赠送图书12万册、电视机350台、电脑2020台、课桌椅9850套、文体教学仪器16640件、办公用品2530件;开展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活动680余对;学生“手拉手”结对子9800余对,学生间共开展各类活动96840人次。通过城乡“对口帮扶”,进一步加强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而且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是探索薄弱区域整体帮扶工作,重点解决区域教育短板的问题。秀英区是我市四个区中农村中小学比例最大的区,农村中小学占全区中小学的87%,农村学生占85%,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的软、硬条件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海口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8月,我局对秀英区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和会诊,把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帮扶的主要内容,全面启动了秀英区教育帮扶工作。

首先,帮助秀英区和学校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成立了秀英区中小学各学科中心指导组,成员由市、区学科教研员和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诊断、指导和教学常规检查,协助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实施本学科教材培训和教师基本功培训,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等。第三,进行与教学同步的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的每个月,市研训院都分学科、分年级进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教材培训,通过教材解读、现场名师教学观摩、备课研讨等形式,帮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目前,小学语文、数学的教材同步培训已分别举办了两期,共24次,培训教师达2500多人次,深受教师的欢迎。第四,帮助培养区级学科骨干教师,每个乡镇每个学科分年级各选拔两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计划用三年时间进行重点培养,打造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能起示范引领作用的“本土化”骨干教师队伍。第五,指导乡镇中心校开展以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教研活动,全区各学科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开展教研活动。第六,组织“送教下乡”活动,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学习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整体帮扶秀英区后,该区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如小学毕业的合格率、优秀率等比去年大幅增长,二十七小从全市第八名跃升到第三名,区属中学的教育质量也有了较好的提升,切实解决了该区的教育短板问题,为全市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创新“强弱学校捆绑发展”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了避免农村生源向城区学校聚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在琼山区探索实行了“强弱捆绑式”教育帮扶工作,把义务教育阶段相对优质的琼山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分别与府城镇城郊的薄弱学校那央小学、红星小学、五岳小学、铁桥小学捆绑在一起,在城郊的原校址上进行联合办学,分别设立以上四所城区学校的分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形成教育联合体。薄弱学校由优质学校直接管理,负总责,并派一名副校长驻分校具体管理,分校的管理、教研活动等全部与城区学校统一,并同步开展。琼山区教育局组成专门小组做好跟踪和调查研究工作,每年度对试点学校进行一体化考核,三年后对试点学校进行全面考核,并总结出经验和成果,以便在农村学校进行推广。

实行强弱学校捆绑发展以来,各分校充分利用总校资源优势,加快自身发展步伐,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生源数量逐年增加。琼山一小捆绑那央小学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到那央小学任教,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如英语合格率由原来的20%左右跃升到90%),那央村的生源回流现象明显,当地村民对此十分高兴和欢迎。

四是试点“托管帮扶”的工作模式,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内涵,我市在美兰区试点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帮扶模式。2009年9月,我市在市二十五小和美兰区白沙门小学两所学校进行实验改革。首先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保持原有学校隶属关系不变,学校名称不变,财产、资产所有权不变,但在人事、财务、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学校拥有自主权。其次由二十五小的一名副校长担任白沙门小学校长;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人事关系、组织关系、福利待遇保持不变;新教师录用由二十五小负责考核。第三是二十五小通过品牌输出,渗透管理等方式向被白沙门小学输出整套管理服务,使白沙门小学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模式、校本研训机制、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均与二十五小保持同步、同频、同发展。

试点“强校+弱校”托管帮扶模式后,极大地扩大了白沙门小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地群众的认可程度高,不少转出去的学生纷纷要求重新回到学校来,教师队伍人心稳定、工作热情高涨,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三、把开展有效教学实验作为全面高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

(一)举办“有效教学”校长研修班,增强有效教学的领导力量。近几年,我市通过多种途径、多项举措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举办一年一度 “校长论坛”,提高了校长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办学水平;分批组织农村校长到华东师大等高校进行高级研修,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跟班学习,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举办有效教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聘请全国和省内知名专家授课,为校长们提供丰富的、高档次的“理论大餐”,提高了校长的理论水平;组织校长到山东、浙江、大连、深圳等地名校进行学习考察,开阔了校长的视野,转变了校长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校长的办学思想。2009年,我们又举办了两期以“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小学校长研修班,吴建东局长亲自为校长做专题报告,请来国内知名专家为校长做“有效教学”系列专题报告,并组织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大连、深圳、太原等地名校参观考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举办“有效教学”教师培训班,加强有效教学的专业支撑。

一是骨干教师有效教学培训班。我市一直把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来抓。2009年,我们举办了两期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班。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选聘主讲教师,一方面立足本市名师资源,另一方面把全国知名专家请进来。培训中,既注重理论学习,更重视案例分析和全国各地“有效教学”重要科研成果的介绍和推广,将案例教学、专题研修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将“听” 与“议”结合起来,为我市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提供了一次高档次、有实效的专业引领。

二是骨干班主任和德育主任培训班。今年9月,我市举办了首届德育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聘请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河南省濮阳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武凤霞等担任主讲教师,交流推广德育工作经验,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了我市学校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促进了他们德育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是新任教师有效教学岗前培训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一直是近几年我们对新任教师的上岗要求。今年暑期,我们对新招聘和调入我市的5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有效教学为主要内容。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集中培训重在理论和方法,校本培训则侧重于实践与操作。集中培训结束时,还对所有学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员档案,帮助新任教师实现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

(三)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夯实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市通过开展各学科有效教学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引导和推动实验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开展评比“有效教学能手”活动,引导教师向身边的“教学能手”学习。举办“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展示暨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有效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深入课题实验研究;通过组织“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指导和引领农村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验。通过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基地学校,以试点校为依托,侧重课堂教学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向全市推广。

(四)实施有效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近几年,我市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我们适当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次数,将小学的期中、期末考试权力下放到区,重点加强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和高三年级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监控。我市一直实行中小学教学质量年报制度,每年都根据各级考试的成绩统计,结合平时调研督查了解的情况,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对全市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并形成本学年度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然后向学校反馈,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还利用100万的“市长奖教奖学基金”,对本学年度学业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学校给予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建立更加有效、操作性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市出台了《海口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每学年将不定期地对全市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抽测。其目的是引导学校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研部门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它对构建和完善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指导体系,促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口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难在坚持、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正是因为坚持不懈推进内涵发展,我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才不断稳步提高。2009年,全市小学的总合格率由2008年的33.6%提高到今年的41.0%,总优秀率由16.3%提高到24.3%;中考满分率、总优秀率、总合格率均比0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满分考生人数占全省的37%,满分率为15.61%;高考一本上线率28.80%,全市800分以上人数共计100人,比去年增加了52人。同时,海南侨中田径队代表我国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琼山中学排球队和灵山中学足球队获得全省第一名并参加了全国大赛;英才小学的校园文化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我市中小学校的“祖国万岁”歌咏比赛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等等。我们将持续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统筹配置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成就每名教师,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行政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1800080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四楼

邮编: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322302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00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2 琼ICP备05000041